近日
2024年度北京園林學會
科學技術獎
評獎結果出爐
東城區精心打造的
城市藝術空間
“東美園”
榮獲園林設計 了該獎項的 規劃設計獎
一等獎
作為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區域內的重要公共空間,“東美園”圍繞建設花園城市、北京最美“文化+”街區為目標,以“開放美術館”為理念,將名師名家的藝術雕塑作品點綴其間,突破了場地空間與周邊城市、高雅藝術與百姓生活的界限,成為一處雕塑與綠化相結合、自然美與藝術美相融合、游園休憩與旅游地標相聚合的城市藝術空間,營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花園式、無邊界的開放式美術館園林設計 。
初春時節,走進位于中國美術館站東側的“東美園”,這里花團錦簇、綠意盎然,蒼松翠竹與絢爛櫻花相映成趣園林設計 。登上園區中心的環形藝術之橋,不僅可以將眼前的春日美景盡收眼底,還可以遠眺繁華的東二環商務區,欣賞到四周的城市景觀。藝術之橋向內圍合,像一雙手臂環抱著雕塑、蒼松、竹林組成的靜謐小花園。最令人驚艷的是,靜謐小花園里擺放著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雕塑代表作《超越時空的對話——達·芬奇與齊白石》。
漫步“東美園”,還可以看到多位名家的藝術雕塑作品,有法國當代藝術家安東尼·彭賽創作的《玫瑰色果漿》,還有中國美術館首任館長劉開渠創作的《踢毽子》園林設計 。
在“東美園”,既可欣賞綠意,也可品味藝術,可謂是一處藝術范兒十足的街心公園園林設計 。這一點,周圍的居民深有感觸,家住景山街道的胡女士說:“自從‘東美園’建成,我幾乎天天都來。以往我們見到的街心公園、口袋公園都是以綠植為主,有一些休閑涼亭和座椅,這里很與眾不同,除了常規設置,還很有藝術感,像是走進了一座戶外的雕塑美術館。”
正如胡女士所說,“東美園”正是以“開放美術館”為理念園林設計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將名師名家的藝術雕塑作品擺放在‘東美園’中,整體通過圓形設計,既內聚內斂、又向外發散輻射,形成了收放自如的空間形態。”
據了解,“東美園”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因地處中國美術館東側而命名園林設計 。原址曾是地鐵用地,地鐵建成后,東城區將其盤活,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綠化美化。如今的東美園是一個城市藝術空間,雕塑與綠化、自然美與藝術美、游園休憩與旅游地標,在這里相融共生。與此同時,公園西側還毗鄰中國美術館書吧,設置有室外聊天交流的場地,市民在這里看書、喝咖啡、欣賞身邊美景,形成文化消費與藝術空間的相互滲透融合。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東美園”作為“文化金三角”區域內的重要公共空間,既是歷史與現代、藝術與文化的交匯點,又是文化地標、城市發展的眺望點,也是市民與游客的相聚點,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城市藝術空間園林設計 。
素材來源:新東城報、北京東城、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