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集團文化建設由金蘭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四幅主題浮雕壁畫正式落成于靈寶國家電網辦公樓走廊園林景觀 。這一融合藝術創作與企業文化的匠心之作,以5 米 ×1.8 米的體量分布于 5 至 8 層電梯出口墻面,通過手工泥塑雕刻、玻璃鋼翻制及仿砂巖工藝,將國家電網的核心價值觀與新時代能源發展戰略轉化為立體視覺語言,為企業空間注入文化靈魂。
一、主題敘事:從安全發展到黨建引領的價值升華
首幅浮雕“安全、優質、經濟、綠色、高效”園林景觀 。以全景式構圖展現電力建設圖景:左側兩名施工人員手持圖紙指點遠方,右側電力搶修車與高空作業場景動態呼應,背景層疊的遠山與輸電線路暗合靈寶“山城” 地理特征。這一設計既體現國家電網 “四個服務” 宗旨,更通過寫實手法傳遞 “安全是生命線” 的企業理念。
第二幅“建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園林景觀 。聚焦電力工人鋪設電纜的場景,背景中鱗次櫛比的城市天際線與高壓電網交織,隱喻能源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畫面采用分層浮雕工藝,通過人物動態與建筑透視關系,強化“能源動脈” 的視覺張力。
第三幅“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園林景觀 。以靈寶國家電網大樓為視覺中心,左側輸電鐵塔與變壓器象征傳統電力設施,右側太陽能光伏板與背景風力發電機群則指向綠色轉型。這一設計巧妙呼應靈寶換流站作為“直流輸電設備國產化博物館” 的定位,將企業精神與能源革命實踐深度融合。
第四幅“新時代 新使命 新思想 新征程”園林景觀 。以黨建為主題,天安門、華表、長城等元素通過高浮雕工藝立體呈現,象征國家電網“人民電業為人民” 的宗旨。畫面中飄動的黨旗與電力符號交織,既彰顯央企政治屬性,又體現 “雙碳” 目標下的使命擔當。
二、工藝創新:傳統技藝與現代材料的完美對話
項目團隊采用“手工泥塑 + 玻璃鋼翻制” 工藝鏈,歷時 25 天完成四幅浮雕制作園林景觀 。泥塑階段,工匠通過毫米級細節刻畫(如電力工人防護服紋理、輸電線路金屬質感),賦予靜態畫面以敘事活力;翻制環節,創新性地將玻璃鋼基材與仿砂巖涂層結合,既保證戶外耐候性,又還原天然石材的溫潤質感。
值得關注的是,浮雕背景處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遠山輪廓參照靈寶地形地貌,輸電線路走向暗含當地電網布局,太陽能光伏板傾角經實地光照測算優化,使藝術創作與工程實踐深度耦合園林景觀 。這種“設計即工程” 的理念,在金蘭園林景觀過往案例中已得到驗證 —— 如鄭州大唐電力紫銅浮雕通過三維定位系統實現 200 次 / 平方厘米的精準敲擊,此次項目則將工藝精度提升至新高度。
三、文化賦能:從空間裝飾到精神地標的跨越
浮雕的空間布局極具匠心:5層“安全發展”與8層“黨建引領”形成價值閉環,6層“卓越運營”與 7層“綠色轉型”構成遞進關系園林景觀 。電梯出口的黃金位置設計,使每一位來訪者在行進中完成“安全-發展-創新-使命”的認知升級。
項目實施過程中,金蘭團隊與總承包方建立“雙周例會+現場聯調”機制,通過BIM技術預演安裝效果,確保浮雕與建筑結構無縫銜接園林景觀 。這種高效協作模式,延續了金蘭在龍門石窟《帝后禮佛圖》浮雕項目中積累的經驗——該項目通過 3D 建模實現 26 米超長畫卷的光影敘事,此次則將數字化手段應用于空間文化營造。
四、戰略意義:央企文化建設的創新范本
靈寶國家電網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幅浮雕既是企業形象的視覺表達,更是員工價值認同的文化載體園林景觀 。” 這種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具象符號的實踐,與國家電網 “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企業” 戰略目標高度契合。
在“雙碳”目標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浮雕項目的示范價值尤為顯著:第三幅中“風光互補”場景與靈寶窄口抽水蓄能電站(總投資 82.28 億元)形成現實呼應,第四幅黨建主題則與國家電網“旗幟領航”黨建工程深度聯動園林景觀 。金蘭園林景觀負責人強調:“我們不是在做裝飾,而是通過藝術語言詮釋央企的時代擔當。”
當前,越來越多企業將文化空間作為戰略傳播載體園林景觀 。金蘭園林景觀此次實踐表明,專業藝術機構與央企的深度合作,能夠創造出既具審美價值又承載戰略內涵的文化地標。隨著四幅浮雕在靈寶國家電網辦公樓正式啟用,這座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能源理念的文化走廊,正成為展示央企形象、傳播行業價值的新窗口。